第239章 妙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才女作别父母,毅然踏上去京城的道路。

女子读那么多书做什么?

另一个城池,出自书香门第的,当地有名的才女拜别了双亲,“父亲,母亲,女儿一定给咱们家挣一个官位来,我们女子,也不差!”

被唤作铃儿的普通女子当即就给自己父亲跪下了,她说:“父亲,以前您说什么我都听您的,可是您知道,女儿一直都喜欢读书,玉嘉公主给了这么好的机会我要是不抓住,我会后悔终生的,原谅女儿的不孝吧。”

她重重的给父亲磕了一个头,转身就走,没有半点犹豫。

“母亲,母亲难道你不要孩儿了吗?”一个半大的孩子抱住妇人的腿,哭得很伤心。

这个冒牌公主是想做什么?

这事情若是办好,那是千古佳话,若是办不好,是百年谈资。

但是说这些话的都是男人偏多。

他是知道的,只是他没有选择阻止,而是放手任其发展,静观其变。

妇人甩开他的手,毫不客气的说:“成亲之前,你说我满腹诗书,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成亲之后,你说那些都是无用的东西,对,你说的很对,以前是没有用,但是现在,我要为自己赌一把。”

所以宋玉暖要求,五品官以上的子女方可去国子监读书。

“孩子,等母亲,等母亲回来,母亲会回来的。”她咬咬牙,一狠心,挣脱了孩子的手,背着包袱上路了。

宋玉瑾对这一条要求很满意,而且这还正是他不方便出手的,倒是玉暖帮他做了。

京城不远的一个城池中发生着这样一件事。

这一次,宋陵国掀起了不一样的狂潮。

短短两天时间,玉暖的国师府外面就有人求见了。

以前,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不甘心,但是这是世俗她没有办法,但是现在终于有人和她一样的不甘心,她要走出去,走出这个狭隘的方寸之地。

她毫不客气的转身。

只是女子为官这实行起来出现了难度。

宋玉瑾倒是有心理准备,毕竟以前她就是遇到过这种事情的人。

“铃儿,你做什么?女人读什么书?好好嫁一个人她不好吗?你平时偶尔买话本子也就算了,读书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年过半百的老父严厉的训斥自己的女儿。

这一次宋玉暖的任务是开设国子监和学堂,并没有涉及女子为官,但是宋玉暖想着,反正都差不多,不如一起办了。

以后还不是要嫁人的?

宋玉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也不着急,而是以玉嘉公主的名义广发信笺,若是有女子愿意上京读书,盘缠可以去当地官府领取,到京城之后来国师府求见。

她看着手中粗糙的纸张,琢磨着什么时候把这个造纸术也改进改进,至少比这个用着舒服才行。

宋玉瑾哭笑不得,知道也就是她会出这些乱七八糟的建议,但是父皇却又纵容着她。

女子无才便是德。

不少男人对玉嘉公主是恨之入骨,而不少女子,却是对这位本来就被奉若神明的公主越发向往。

但是这国子监也是有要求的,不是说人人都能去,朝廷百官那么多人,不可能让所有人的子女都去,毕竟这其中还有皇亲国戚的后代,怎么也不能太杂。

铃儿走出城门的时候,发现原来这个地方和她一样不甘的女孩居然还有很多。

但是她没时间了,这些事情处理下来她差不多就得去星澜国。

弘元帝知道这事吗?

她要翻了天不成?

她是才女没错,但是从小到大引来的非议也不小。

于是第一批到国师府外求见的女子看见的宋玉暖就是白衣飘飘,只露出一双灵动杏眼的女子。

鼓励女子读书,这不是反了吗?

妙啊!

宋玉暖想了想,自己现在好歹是国师,比较接近神棍的职业,怎么也不能和以前一样抛头露面,还是得去准备一身行头。

妇人心软了,可是她知道如果放弃这次机会,她会后悔终生不说,还会被这个男人磋磨一辈子。

这一举动又是引起不少人的反感。

这群女子,她们有向上之心,不甘于人后,她们将会是宋陵国的第一批女子官员。

在京城附近,上演着这些大同小异的事情。

而另一处穷苦的村子,当地还算比较富庶的家庭,一个男人拉着妇人的手苦苦哀求,“娘子,你去那京城做什么?什么女子为官,那都是骗人的。”

宋玉瑾本以为事情会滞后,或者说事情处理起来至少会麻烦许多,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宋玉暖居然出了这么一招。

相比较外面反响那么大,反倒是京城反响很小,只有小部分宦官之女表示愿意去读书,而且还必须是国子监。

只要抓住了这第一批,还愁以后吗?

“好好好,我们都相信你,但是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国师有令,没有人敢违抗,就算心里再不满意。

宫中的国子监倒是好办,宫中外围的空余的宫殿有很多,随意指一处就开始干,宫外本就有私塾,倒也不难,也就颁布条令的事情。

宋陵国本就不是十分苛刻的国家,相比其他国家已经算是比较开明的,在这样的国家下,虽然大致还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可女子心里的不甘是有很多的。

她放下心里的包袱和她们说着笑,心里算是真正的松了一口气,然而真正等到启程的时候她还发现,玉嘉公主还吩咐官员护送她们。

只是人言可畏,她们就算是支持,也不敢说,这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女子为官?倒是稀奇了。”一个富家公子摇着扇子冷嗤一声。

条令颁布的第一天就惹来非议,百官之中有多少官员是不看好这事,底下议论纷纷的大有人在,只是碍于弘元帝的面子,没有人敢在表面上说这件事。

除了一些不懂事的妇道人家,还是有些女子支持的。

玉暖坐在京兆尹府邸里,陆陆续续收到了不少来自各地的回信,她们虽然是女子,却有一身不屈的心。

“确实稀奇,这女子为官古往今来是前所未闻,女子怎可为官?”这话是出自一个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