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风云齐会之长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大致已经对萩藩的民情人心都做了一番调查的忠右卫门,要赶着信期去往长崎,既是去瞧瞧能不能搭上荷兰人的线,也可以窥探一下佐贺锅岛家的改革情况。

不过咱们在佐贺没有什么熟人,可能不会太顺利。要是打入不了佐贺内部,咱们就直接去萨摩拉倒,反正重富忠教就在萨摩,方便的很。

更重要的是,咱们或许有一大帮子亲戚在萨摩呢。慈爱老和尚那可是标准的萨摩岛津氏出身,咱是他的爱徒,再怎么算,也是半个萨摩人不是。

起码吃住问题都能解决,也不至于碰上黑店!

可是咱们包袱还没有打,藩内就传来消息,防长对岸的九州福冈藩以及唐津藩正在大规模调集兵马,前往长崎警备。如此大动干戈的缘故居然是法国水军马上就将攻打长崎,长崎兵力稀薄,恐怕难以坚守。

法兰西入侵日本?

忠右卫门脑子里一串问号,自己的幕末史虽然也是稀碎,可是这样重大的事件怎么一点儿记忆都没有。法国真要攻打日本了,那还有什么未来的黑船来航事件啊。幕府一准儿就被法国的海军给干垮了啊,哪里轮得到美国。

而且这年头,法国人的目标应该是印度支(屏蔽)那啊,建立一个完整的中南半岛殖民地,才是法国人的主要目标啊。打开日本市场的事情,绝对比不上征服中南半岛啊。而且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法国也从清国混到了最惠国待遇,能够直接和清国贸易,怎么会立刻就想着再和日本贸易。

说句可能有点难听刺痛人的话,光是倒下的满清,就足够欧洲列强吃好些年的了,日本这点油水,哪里比得上对岸清国啊。

莫不是哪里搞错了?可看萩藩上下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也绝对不似作假。赤间关那块儿也遇到英国的船只,对于外国人,萩藩上下实际上并不陌生。萩藩建立的洋枪队一千余人,也都是从长崎购买的进口武器。

“长崎兵乱,你还是先别去了吧。”吉田松阴不无忧心的劝诫忠右卫门。

身为幕府的旗本,如果身在当地,一旦长崎发生战事,长崎奉行肯定征召忠右卫门入伍。洋人的坚船利炮连清国都打不过,小小的日本如何抵挡。这会子去长崎,无异于是送命一般。不如就等在萩城,暂听消息,以观后事。

反正萩藩距离长崎也不远,藩内也有船只和长崎日常往来,基本上长崎的消息,用不到三天就能送到萩藩。忠右卫门在萩城无非就是晚知道几天罢了,不会有什么大影响。

“此事未必是真,法国与我国素无交往,怎会突启战端。再者要来也当是英国来啊!”忠右卫门虽然不是十分笃定,但却也有七八分的样子。

老大帝国的倒下,某种程度上迟缓了西欧列强对东亚的入侵,反正日本还有小十年的“太平年月”可以过。唯一值得关注的就是不久前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的美国,已经把触手伸到了东亚,正在积极的寻找下一个目标。

“那你稍候两日,我去向藩内申请,一道与你去,正好我也想去长崎见识一下。”吉田松阴到是一点儿没有犹豫,见忠右卫门十分坚决,当然就开口要跟着去。

“你们藩内要派遣御闻役?”

说白了就是探听消息的人,长崎要打仗的话,近在长门的萩藩当然不可能置身事外。所以必然会派遣人手,去往长崎打探消息。吉田松阴要想去长崎,估计也就是这条路子。

“是的,藩内在征募御闻役。”

“行!”

都是兄弟,没必要扭扭捏捏,吉田松阴既然要去,就一道去。正好有个帮手,出点什么事能够帮着忠右卫门一道办了。

两个人各自收拾包裹,吉田松阴的老爹杉百合就简单嘱咐了两句,也没有多说。反倒是桂小五郎完全是不舍得样子,忠右卫门也就来了一个多月,还真不长。

反正这年头有参勤交代,基本上每年都能见萩藩的武士上江户交代,等桂小五郎长大一点,也要做毛利敬亲的大名行列挡子弹的,有的是见面的机会。这话一说,桂小五郎连连点头,表示下回交代,他一定主动报名。

把这皮孩给忽悠走,吉田松阴的申请也批复了下来,毛利敬亲还亲自召见了他,嘱咐他每日一报,常驻长崎,不要怕花钱,务必让藩内知道最新的消息。如果有大事,可以直接动用藩内在长崎的御用商资金,雇船飞送萩城。

另外就是多给了吉田松阴黄金十两,作为此番主动去往长崎的赏钱。萩藩上下真以为长崎要打仗了,十两黄金做卖命钱,真不算高。

无甚好说,当下便乘船上路……

……………………

与此同时,在萨摩的鹿儿岛城,城内也是一片惊惶,鹿儿岛还没有收到瑟锡勒撤退的消息,只知道法军正在那霸修整补充,可能要不了几天就要杀到长崎。当然也有可能是杀到坊津,因为坊津是萨摩与那霸的直航港口,最容易弄到领航员,海况最熟悉。

长崎奉行已经发来了文书,要求九州诸藩做好战斗准备,动员藩兵。藩内原本的争执全部暂时搁置,撞钟击鼓,加强坊津和鹿儿岛的城备,同时还要征募勇力者,准备驰援长崎。九州的诸大名,在长崎有事时,是需要派兵助战的。

说来有个挺巧的事,此时鹿儿岛城下,有个和吉田松阴同年同月生的年轻人,唤做大久保正助,因为父亲要守护岛津齐彬而不能驰援长崎,于是便被临时抓了壮丁,派往长崎警备。

十五岁的大久保正助到是无可无不可的,甚至内心还有一丝丝的兴奋,觉得终于有机会出门见见世面了。生长在兰学气氛浓厚的鹿儿岛,加上又在喜爱兰学的岛津齐彬麾下办事,大久保正助对西洋了解颇多,只差实践而已。

“长崎,我来了!”在坊津坐船的大久保正助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