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朱阙重重为民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忠右卫门这一站,那人设可不就立起来了!

最近江户老百姓上上下下哪个不瞪起眼睛,瞧着已经是昏招迭出的水野忠邦家。且水野忠邦的藩邸就在江户城下,正对着京桥地方,乃是江户最繁华的去处之一。当然啦,即使到了后世,京桥区也是东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时值傍晚,已经在滨松藩邸外面站了两个小时的忠右卫门现在真就是一个活脱脱的雪人。下值回家的武士,放工下班的町人,都在对岸的京桥,望见一个人,就那么孤零零,却又极为显目的矗立着。

作为在江户早已大名鼎鼎的“智慧江户川”,就算只有一个背影,那也绝对有人能够认出忠右卫门。况且咱们不是还有小弟混在人群里做捧哏嘛,也不要可以说什么,等人家问江户川大人这是在干嘛的时候,悄悄地搭上那么一句,是在为民请命啊!

那就得了!

眼瞅着江户百姓因为日渐升高的物价,生活陷入痛苦之中。作为江户的地方官,忠右卫门准备向执掌幕政的水野滨松侯大人上书,请求他废除使百姓感到痛苦的那些命令。让百姓能够安乐的生活下去,而不是这样终日胼手砥足的劳作,却得不到饱暖。

一听竟是这样一回事,许多人对忠右卫门感佩莫名。不曾想世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好官,愿意为百姓向上官谏言。

像那远山景元一般,到是爽利,对着水野忠邦一阵“破口大骂”,说你这厮虐待百姓,说完就辞官退养。倒也是替老百姓说话了,可是说完一推二五六,后面谁爱干谁干去。这要是别处的百姓,可能还会觉得你这人起码不差劲。

可这是在江户,是将军脚下,百姓最是见多识广,政治敏感度顶顶高的地方。忠右卫门与远山景元孰高孰低,那根本都不需要解释。老百姓自己心里有一杆秤,能够分的清楚。

众人围在京桥两侧和对岸,对着已经在雪中站了三个多小时的忠右卫门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等候事件的发展。

只有忠右卫门一个人知道。

好冷!

冻手冻脚也就算了,这雪还有点化,把衣服弄湿了。衣服湿了无非就是难受而已,可是内裤也开始湿了,还是那种冰冷冰冷的湿,蛋疼啊!

恨不得赶紧把所有的衣服全部脱掉,换上干爽衣裳,找个篝火烤火,并喝上一大碗热汤的忠右卫门现在脑子里只有装比装到一半,又不想再装下去的那种骑虎难下。

嗐,这会子真是公公进了儿媳的房,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没得办法,只能就这么一路扛下去了。总不至于水野忠邦那么大的气性,真的把忠右卫门给晾在门外一整夜吧。凭咱那点子虚名,肯定不至于啊。

可想归想,事实却显然没有按照忠右卫门的想法发展。天完全黑了下去,滨松藩邸悬起了灯笼,昏黄的光映在忠右卫门身上,拖起老长的一道影子。

唯一令忠右卫门没有想到的是,围在左近的百姓越聚越多,众人就这样无言的支持着忠右卫门,希望门那边的宰相水野忠邦,能够接见忠右卫门,通过忠右卫门知道百姓们的苦痛,并废除那些乱命。

夜风大起,关东的寒风吹在忠右卫门的身上,冻得忠右卫门自哆嗦。整个人看起来都有些摇晃,叫人心疼不已。

人群已经传开了,都说忠右卫门从午后一直站到入夜,已经在这门外站了足足四个时辰(实际只有五个小时),全然是为了江户百姓的福祉!

“请滨松侯开门!”

不知是谁,突然大喊了一声。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围观百姓,攘臂大呼。也不顾什么大雪和寒风,成百上千人围绕在滨松藩邸之外,为了声援忠右卫门的义举,终于发出了压抑在心中的呐喊。

“请滨松侯开门!”

“请滨松侯开门!”

“请滨松侯开门!”

……

呼声汇聚而起,气势煊然冲天,滨松藩邸大门屋檐上的积雪居然都被无数百姓的呐喊所震落,直直的扑在守门的卫兵头顶。

忠右卫门左右回望,心中触动。自己这么做,原本只是从一己之私利出发,现在却得到了这么多人的认可。或许江户百姓所求的并非是一个真正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好官,他们更多的只是希望自己的诉求能够有人帮他们表达出来,而不至于在完全的沉默中,就那样无名的死去。

恰好是我,又恰好当时,或许是如此吧。

滨松藩邸外如此情形,只要不是瞎子的都能见到。连一旁高田松平家、久世家、大河内家、秋元家等藩士都在他们藩主的命令下,出来查看滨松藩邸的情形。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水野忠邦的决断,他难道真的要做一个彻底站在全江户百姓对立面的“独夫”嘛。

门开了!

原本好似永远不会打开的藩邸大门,在一阵用力的拉拽之下,终于打开。一名挑着灯笼的武士走到忠右卫门的身边,轻声的呼唤起来了。

“我家主公,请江户川大人入内一见。”

“请稍等……”忠右卫门说的很慢,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只是冻的够呛,生怕自己说快了,颤抖的声音破坏了自己的形象。

而且重点是人已经冻僵了,突然间想走,你也根本走不了啊。手脚都是麻木的,需要先稍微活动一下,让血液畅通,才能够前行。

来人没有强求忠右卫门立刻动身,大约他也是知道水野忠邦一系列乱命,使得江户城下哀鸿一片吧。只是碍于家臣的身份,许多话不能对自己的主公说。如今有人愿意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稍微活动了一下的忠右卫门,感觉自己已经可以小幅度迈步。便在成百上千百姓的目送之下,进入终于打开的大门,面见水野忠邦,向他陈述变法措施的弊端。为处于苦痛之中的江户百姓,在他们与水野忠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