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万事开头难(三)红二局
“陈校长又在操练新人了?”
“可不,看看他们鬼哭狼嚎的劲儿,一定没少练。”
机场里,两位戴圆眼镜的汉子坐在跑道的一头,远远地望着川口的工兵学校,一群人正在一条足有五米宽的土沟面前忙碌。这沟一头陡,一头略缓,陡的一头还垫了一层土——显然,挖沟的人有意识地把沟里挖出来的新土给堆在了一侧。
而忙碌的人分成了两拨,一拨已经在沟上边搭好了一座头桥,并且在桥头竖起了两根插了花旗子的旗杆,而另一拨还在艰难地喊着号子,不停在沟里跳上窜下。
“看来胜负分出来了,哟呵!”一位眼镜汉子捏着电木做成的开关盒,在石头上伸直了自己的脚:“我说,小曾,你别盯着这个包看了,‘自动计算器’可不在里边。”
“嗨!我知道,它现在可是好好地锁在保险柜里呢!不过,李部长,这玩意儿……简直太……”这位名叫曾海云的而无线电专家一拍大腿,“以往我们学的破译,那叫什么啊!找字根,凑字符,套映射……现在,把点断点点断输进去,和之前的记录比对一下,然后它就会自动处理……之后,什么都有了!
“要是有这玩意儿,别说镐京老蒋的电报了,北平日本佬的,我也能在十分钟里给译出来!”
刘贺连的大黑本现在留在食堂里坐镇,平日里,有知情权的人想要使用,可是得要中央审批时段——自然,沿袭自几个军团的无线电处成为了它的常客,而现任“二局”的局长,李强部长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用的飞快。
短短几个月,他已经可以利用刘贺连电脑里的“办公x件套”写小程序了,第一套程序自然就是现在的k电报全自动破译器,只要把截听到的k电报所对应的摩尔斯电码输入电脑,只需要几秒钟就能输出一张解译成明文的电报,把破译时间从几小时缩短到了5分钟以内,对这次镐京事变的谈判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至于有线电报台传递的消息——镐京的无线电报局里共党都已经可以设立党支部了,你说情况回如何?。
李强部长指指远方的天空,“自动计算器能做的事情,可远不止此,单纯用来破译电文,可真是大材小用。我看了看刘专员留下的一些资料,这自动计算器,可以代替人做很多枯燥乏味的事情,只需要敲一敲键盘,教会它怎么干活就可以。
只可惜他实在太忙,自动计算器有太少,不然啊,我可是恨不得把他捆在屋子里,先把他肚子里的知识全都掏出来,然后让他每人都发一台这样的自动计算器再说。”他看了看手里的表,“刘专员的飞机,还有多久降落?”
“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还有半个钟头。”
“有点儿等不及了。”李强部长搓了搓手,突然转过头去对着曾海云,抑扬顿挫,咏叹味十足地说道,“我亲爱的小曾先生,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今天的天气晴朗且有着风,相当棒的微风,李先生。”
“哦,那可真是太棒了。”李强点点头,“愿我们来自远方的朋友顺利的到达。”
“我也是。”
哈哈哈哈,两位大老爷们笑了起来。这是他们的之间,也是通讯学校里非常有趣的一种交流方式:因为电报工作以英文为主,训练班里的同志们便尽量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英语交流,加快大家学习英文的速度。
“说到英文。可能以后,咱们的报务员可以不学英文,只消认识英文字母,就可以了。”
李强抬起头,看着另一边已经全部完成搭桥作业,正在被教员点评的工兵们,“但是通讯班长的培训,要大大拉长一些,轮训班的规模也要扩大、”
“哦,怎么回事?”曾海云刚回延州没多久,还沉浸在新玩意儿带来的新鲜感之中,“那这样,报务员和通讯班长的总量就会增多——我们有这么多电台么?”
“通校要扩建。刘专员带来了一条渠道,我们现在可以从沪城买到很多机电元件了,这几天,我这边签收了很多备件和半成品。撇去拨给军委的,我们这边还留下很多,都交给通校的器材车间和实验室了。”李强简洁地描述了一下,“15瓦机就有三十多台,5瓦的更多,震荡管、蜂鸣器、电键都有。王校长已经连着三天没睡好觉了。”
嘶……李强就听到曾海云抽起了气,拉风箱似得,然后呼哧呼哧喘了起来。
“三十多台?李局长,你可当真!”
“我还能骗你?”李强呲了一声,丢过去一节粗壮的圆柱体,“电台我没法带来给你,你倒是,瞧瞧这是啥?”
曾海云劈手接住那节金属筒子,仔细端详起来,“电池?金龙电池?一点五伏,碳性……哟呵,居然是全金属的,好啊!好啊!再也不用手摇发电机啦,哈哈!”
笑着笑着,他的声音顿住了,遗憾地摇摇头:“可惜电池太贵,平日里还是要手摇发电机的为好。中央采购电池不易,还是留着给城工部、敌工部和特科的同志用吧,通校不好意思占着这么宝贵的玩意儿。”
“这你就拿着吧,”李强把电池使劲塞回曾海云的手里,“我倒是可以给你透个底,边区,现在可以部分实现24小时供电了,虽然就延州这儿一块,但是开个通讯学校还是没问题的。发电机的事情你也别愁,中央有办法解决。”
“真的?”
“真的。”
看到李强不带丝毫开玩笑的表情,曾海云的身体放松下来,从石头上滑下半个身子,使劲抻了抻:“啊,那可真是——好事儿啊!我在镐京这段时间,边区发生了很多好事儿啊!”他也抬头朝着天上望去,眯着眼睛,试图从西边的天空里,找到一粒细小发黑的黑点,“咱们长征的时候,整个方面军的电台都不超过三台,现在,一抬手就是三十台,真是好事儿啊!”
“这以后可有得忙呢!这么多新电台,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自动计算器’,培训工作可不得落下。”
李强的话音刚落,开关盒上的小灯泡闪烁起来,他急忙从石头上跃起来,调整起一边竹竿上的金属网来——这张由铁丝依照特定方式弯曲而成金属网,正被固定在竹竿的顶端,用电线连向机场另一头的小平房里。
“延州收到!延州收到……李局长,就这个角度别动!洞洞,延州收到!”
曾海云则提起了一只电话话筒,对着话筒重复起来。
“洞洞,洞洞,这里是延州,收到请回答,重复,洞洞,这里是延州,收到请回答。”
话筒里的杂音纷乱,间或有一声变形的电流噪响,他这样不知疲倦地重复着,终于,一个同样有点儿失真的男声出现了。
“延州,这里是洞洞……十二次超短波呼叫测试,收到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