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举国同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皇……皇祖父病情如何?”朱允炆声音颤抖着问道,他不光是声音颤抖,浑身都在颤抖,他觉得自己要大哭,这样才符合孝子贤孙的形象,可他又想笑,发自内心地笑……或许真的有天命吧!

这几个月,朱元璋加紧攻势,易储的态势非常明白,东宫的群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可转眼之间,峰回路转,朱元璋病倒了,比上一次更加沉重……偏偏燕王朱棣不在京城,他又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别管有多少质疑,他都毫无疑问,拿到了绝对的先手!或许也是最后的胜利!

朱允炆很想高喊一声,向所有人宣布,我赢了!我真的赢了!

奈何他还有这个胆子,只能提着一颗心,目不转睛,盯着龙床,恍惚之间,他发现老朱的手指似乎动了一下,朱允炆吓得险些叫出来。

可朱元璋毕竟没有醒来,太医缓缓转身,对朱允炆道:“殿下,圣驾宾天,就在眼前!天崩地裂,还请早做准备!”

说完这话,太医已经是泪流满脸,陛下死了,洪武皇帝驾崩了!

当天夜里,景阳钟响,一声接着一声,凄凉悠远,传遍京城……起初人们都以为是百官早朝,还念叨着怎么早朝的时间又提前了?

可渐渐地有人明白了,陛下驾崩了,大明的天……塌了!

不知从哪里传出了哭声,先是一家一户,接着是一条街,一条巷子,一片坊市……所有人,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哭了。

老人的泪眼不停流淌,年轻人啜泣哀嚎,孩子跟着不停催泪……压抑的气氛,犹如泰山压顶,每个人都有种窒息的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好像有什么东西被摘去了一般,很痛!很痛!

人们自觉打出了白幡,扎上白色的带子,跪在院子里,不停向瓦盆里添加纸钱。

他们一边哭着,一边念叨着,希望上天能保佑皇帝陛下。

还有人找出了家中的大诰,或者朱元璋的画像,如果这些都没有,那更简单,还有纸币呢!

那上面印着洪武天子的像。

在这个时刻,就连小小的纸币,都变得神圣起来……老人揽着孙儿,指点着洪武皇帝的模样,给他们讲这些年的经历,讲洪武爷怎么惩罚贪官,怎么剥了他们的皮,讲洪武爷是多么勤政,几十年来,御门听政,从不懈怠。

老百姓有了事情,哪怕是丢了一头牛,都能去找洪武爷鸣冤……洪武待百姓太好了,放在几十年前,还是元朝统治的时候,民不聊生,生下的孩子都没有名字,只能九四、重八这样叫着……是咱们洪武爷,扫荡大元,恢复了华夏衣冠,让所有人挺直了腰杆,活出了人样!

让大家伙有了尊严,有了面子!

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真正从元朝过来的,没有不说朱元璋好的。即便有人受到过委屈,丢了官职,甚至被强制牵走,离开了老家……可不管有再多的委屈,还能比得上元朝的时候吗?

洪武大帝给大家的已经够多了,至于一些其他的事情,他们根本不在乎,早就抛到了天外……

悲伤的情绪不是只局限在京城,而是不断向四周扩散,不但没有半点减弱的态势,反而愈演愈烈……尤其是到了乡村,那些最淳朴,最穷苦的农民,还在田地里劳作,听到了皇帝驾崩的消息。

纷纷痛哭哀嚎,他们抓住地上的黄土,哭得昏死过去……是洪武大帝给了他们田地,让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从两宋开始,不抑兼并,到了元朝,四处跑马圈地……几百年了,多少代人,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

每年辛辛苦苦,产出的粮食,一半以上,要交给地主,家家户户,连粥都喝不起。

唯有洪武大帝,没有登基之前,就推行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的战略……每到一处,朱元璋都让手下将士耕种屯田,积累军粮,同时抄没元朝官吏,当地富户的田亩,充作官田,授予无地的百姓耕种。

许多百姓,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所有人的劳动热情都被激发出来。

大家伙收获了粮食,除了留一点点的口粮,其余的,只要征用,全都交上去……没有人会保留。

因为大家伙都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只有朱元璋打赢了,土地才能是他们的,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

无数的小民百姓,就像是一个个的蚂蚁,愣是堆出来一个庞然大物,赫赫大明!

历朝历代当中,以南伐北,夺取天下,唯有朱元璋一人而已!

这不是侥幸,想想吧,得到了田地之后,百姓会干什么?他们不但提供了粮食,还提供了最优质的兵源……帮着朱元璋冲锋陷阵的士兵,就是这些农家的子弟!

谁说农民文弱,一盘散沙……只要组织起来,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翻天覆地。强悍的大元铁骑,就是被他们给亲手埋葬的。

比如同样出身不高的刘邦,他是用约法三章,来换取民心,其余的开国君主,手段各异。但毫无疑问,以土地来动员百姓,从来都是最管用的,也是威力最大的。

朱元璋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夺取了天下之后,依旧不改初心,针对北方地广人稀,土地荒芜,他招募百姓,每人授予若干田亩,三年免税,还给耕牛农具……总之,用尽一切办法,让每一块地都有人耕种,让一个人都有田地可耕!

除了授田之外,老朱还严厉打击豪强,从不手软,或许在读书人眼里,包括那些史官学者,甚至是后世的专家教授,都觉得朱元璋土,不懂经济,残暴不仁……可谁又注意到了,朱元璋的治下,少有巨富,也少有赤贫,国库用度充足,对外作战,战无不胜。

成绩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而不是靠着文人坐在书斋里,胡思乱想,穿凿附会出来的。

一句话!

雄哉!

洪武大帝!

身在镇江的柳淳,几乎一夜之间,就发觉整座小城都变成了白色,走在路上,没有人笑,也没有喧哗,至于乐器之声,更是一点都没有。

茶馆里,喜欢下棋的人们,也把棋盘收了起来,生怕冒犯了君父。

掌柜的用白纸,将红色的福字糊了起来……几乎每一个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悼念着朱元璋。

柳淳走在街头,有种难以形容的感觉……他早就知道朱元璋命不久矣,而且这些年老朱没少占他的便宜,还欺负他,恐吓他,要把他弄到宫里当太监……想到这些,柳淳就咬牙切齿,巴不得老朱赶快回归苍天才好。

可真正当朱元璋死去了,柳淳却有种痛彻心扉的感觉……民间的反应,往往是最真实的。

百姓的悲伤,是做不了假的。

或许他们还不清楚,自己是何等幸运!

两千年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没有像朱元璋一般爱惜普通百姓的……他们永远失去了一位值得铭刻肺腑的君父!

柳淳从街上回来,蓝新月给他准备了香烛,还有一身麻冠孝服。柳淳穿戴妥当,恭恭敬敬,跪在了朱元璋的画像前面,一跪就是整整两个时辰!

他跪得心甘情愿,跪得理所当然!

等柳淳重新站起,他的手里多了一样东西,就是朱元璋最后批阅的科举试卷,上面鲜红的叉,是那样醒目!

“齐泰,你死定了!”柳淳咬了咬牙,说实话,为了靖难的大业,他都不舍得杀了齐泰,可是没有办法,他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柳淳了。

这份试卷是徐妙锦送来的,把试卷交给徐妙锦的人,正是宫里的那个老太监!他趁着朱元璋病倒的时候,把老朱手里的试卷偷到了怀里,冒着性命之忧,传了出来。终于,让柳淳知道了朱元璋的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