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玄奘归大慈恩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次日一早,陈正泰便匆匆赶到了太极宫。

先是在宫门口和李承乾会合。

这李承乾脸上不显半点忐忑,反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显然已经习惯了被斥责了。

他倒是惊讶于陈正泰的表现,因为陈正泰这次居然捐纳了九百九十九文,实在不是陈正泰的风格啊。

陈正泰见了李承乾,便露出一副苦瓜脸:“殿下,你可害苦我了啊。”

李承乾白了陈正泰一眼:“与我何干,少诬赖人。何况大丈夫敢作敢当,怕个什么呀,天塌下来,还有个高的顶着。”

不得不说,陈正泰很欣赏李承乾这性子,显然李承乾的个子比较高。

于是陈正泰露出了笑容:“有理,不过待会儿见了陛下该怎么说?”

李承乾便道:“就说我们已经派了人前去营救玄奘!捐纳算什么本事,这天下的军民,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将玄奘哭回长安来吗?”

陈正泰若有所思,而后点点头道:“只是不知那边是否有了消息,都已小半年了。陈正雷此人,我看他挺靠谱的。”

李承乾便苦笑道:“当初也就你自己那样笃定,孤却是不看好的!人太少了,又太仓促,孤其实就是听信了你的话,才出此下策的。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做了,那便不去多想了。”

说话间,二人已经来到了太极殿外,这太极殿里头,显然是在朝会,李世民也不急着这个时候见他们,也不愿让他们参与朝会,是以,只让他们在殿外等候。

于是,二人只好站着,望着天,各自唏嘘。

此时,李承乾道:“听闻你们陈家要换新钞,这是怎么回事?”

这事,其实已经吹过风了,陈正泰便道:“换新钞的本意,还是在于防伪,从前的欠条,已经无法适应防伪的需求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隔一些年,用旧的欠条替换新钞,乃是理所当然的事。当然……这新钞,也是为了将来让这大唐的宝钞能够推向天下做准备的。”

“推至天下?”李承乾道:“这天下九州,不都在用这个吗?”

陈正泰便道:“我说的天下,并不是九州之天下,而是四海之内。”

李承乾眼眸一亮,顿时来了兴致,不由道:“想不到你有此雄心!噢,孤明白啦,你派人去救人,前往大食人那里……难道就是为了这个做准备?”

没想到李承乾能举一反三,而且还真相了,这让陈正泰始料不及。

陈正泰张口想要否认,李承乾却道:“这倒是有道理的,若没有威慑,人家怎么可能接受这新的钱钞呢?哎……孤是失算了,终究这对你有莫大的好处。”

陈正泰索性也不隐瞒了,便笑呵呵的道:“殿下,到时我们一起玩一票大的,保准能挣来大钱。”

“是吗?”李承乾眉毛一挑,随即看了看左右,而后神秘兮兮地靠近着陈正泰的耳朵,压低着声音道:“只是……这事你要秘而不宣才行,万万不要让父皇知道了。”

陈正泰一下子就会意了,立马颔首点头。

…………

玄奘几乎是快马加鞭地被陈正雷几个领着,一路赶至了河西。

看着这里的一切,玄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想当初,在自己西行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呢,可才多久……

此时……整个河西……已有了一座巨大的城池,沿途数十个车站,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开垦出来的良田。

他下意识的用目光搜寻着,想要寻出寺庙之类的建筑。

可很快,他便失望了。

在这里……极少有寺庙。

倒是有不少的文庙和武庙,由此可见,儒家在此扎根,比之关内鼎盛的佛教流行,这里似乎对于佛祖并无敬畏之心。

就算偶有一些小庙,规模却也并不大。

要知道,当初的佛教,可是自西域流传进来,沿途经过了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当初人烟稀少的时候,却总能看到一座座巨大的寺庙。

可现在……这些寺庙,似乎没多少人维护,只剩下了断壁残垣。

玄奘心里不禁失落。

而后,他登上了火车,这火车站里,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搬运货物的脚力,是运输的车马,还有即将运行的乘客,被塞入车厢的感觉,并不太好受。

这些行人,也并没有因为玄奘的僧人身份,而显出过多的谦让。

这在玄奘这等僧人看来,这样的地方,有些像化外之地。

此地没有人敬畏神明和佛祖,也没有人会对僧人有什么礼遇。

人们对于自己周遭外的事,都似乎漠不关心。

每一个车厢里,都会有专门兜售报纸的地方,既有最新的四海日报,也有早一些时候的新闻报,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小报。

坐在车里的人,会习惯花一点钱拿下一份报纸,而后翘着腿,坐在车厢里看报。

而和玄奘同行的陈正雷,便是如此。

玄奘则只是低眉顺眼,默诵经文。

与玄奘同座的,乃是陈爱香,陈爱香就像归家的游子,他欣喜的看着一切的变化,眼睛竟有些微红。

一方面,他即将要回家了,而另一方面,他欣喜的发现,河西比自己离开时要昌盛的多,这是……陈氏的大唐。

因为是远程的火车,要经过朔方,而后再抵达长安。

所以车厢里备了餐,当然……这个时代,是不可能有餐车的,车里的餐食,不过是一些干果和填饱肚子的饼子罢了。

玄奘吃了一些饼,这汽笛声,还有车厢里的嘈杂,终于乱了他的心智,他忍不住张眸,无法进入无相无我的境地,却见此时,坐在一旁的陈爱香,翘着腿,看着一份无名的小报。

小报里……印刷着半个版面的仕女图,那仕女图中的女子,个个画的栩栩如生,活生生的在美娇娘,连脖子以下的部位,却也若隐若现,陈爱香忍不住流哈喇子,拼命的用长袖抹自己的嘴角。

玄奘立即将目光错开,而后低声道:“阿弥陀佛。”

“别念了。”陈爱香一脸不满的样子:“你再念,我这报便白买了,烦不烦呀!”

玄奘便道:“哎……真是世风日下啊,贫僧出游时,此地虽是贫瘠,却也可见不少寺庙,而今……此地人口越发多了,何以佛教不盛呢?”

这是玄奘的疑问,他想破头也想不明白。

河西当初可是佛教鼎盛的地方,就不说其他地方了,即便是在江南,也有南朝六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足见在那个时代,佛教的流行已到了极盛的时期。

而作为交流西域以及中原的河西走廊,佛教本就是途径这里,经西域传至河西,再进入中原,此地对于中原而言,就算说它乃是佛教的源头都不为过!

可事实,却和玄奘料想的相反。

陈爱香则是冷笑道:“你看这来往的人,哪一个不是在忙碌的?哪里来的功夫,成日去佛堂!”

玄奘摇头,若有所思地道:“不对,这天下的百姓,哪一个不忙碌呢?”

这也是实情,这天下也并非只是你河西的百姓忙碌啊,这说不通。

陈爱香想了想,道:“你知道我为何不信这个吗?因为很简单,我有盼头,我知道我忙碌了,明日的生活能够改善。我陪你去取经,回来以后,可以安居乐业。同样的道理,你看这河西的百姓,比中原的要富庶不少,这里有数不清的土地,只要你愿垦荒,便可得无数的良田。这里有数不清的作坊,只要有手有脚,便教你不必全家饥馑。这里还有许多的学堂,你忙碌之余,挣了一些余钱,将孩子送到学堂里去,便可指望将来孩子能比自己现在要有出息。”

“这里承载着明日的希望,安居乐业,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也有许多人有此先例,因而……人们熙熙攘攘,为利而来,为利而往。谁愿意指望你们佛祖所言的轮回和下一世呢?即便有这样的人,却也是异数。”

玄奘听到此处,脸色竟微微有些青白。

陈爱香则是继续道:“只有那中原之地,还有那吐蕃,那西域,那天竺,百姓们便如牲畜一般,今日看不到明日,明日不知后日如何。一场天灾,便全家绝户,生下来便是猪狗!而那王孙贵族,却是生下来便有享不尽的富贵!百姓们求饱暖而不可得,求遮风避雨也不可得。可不就得寄望于来世,心心念念着轮回,拿出一辈子可怜的财富,来供养僧侣,修建佛寺吗?而富贵者,则也寄望于这轮回,让自己可以生生世世的富贵下去。”

“在我看来,世上哪里有什么真经。所谓的真经……不过是教授人如何在绝望中,给他们制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光。亦或者让人在苦难之中,予以一些告慰,倘若我们将这河西,改造成了西天一般,那么还需轮回做什么?又为何需要寺庙,需要僧人?你的真经在天竺,可我不一样,我心里也有真经,我的真经在河西,我们陈家会在此立足,会带无数的百姓来此披荆斩棘,我们创造一个西天,这西天,会比你们僧人贫瘠的想象中更好。”

玄奘竟是无言。

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了业障。

竟一时之间,觉得心浮气躁,他看着车厢里一个个人,自己被这车厢所包围,看着玻璃窗外,沿着铁路线,远处的山脊,还有近处的河流以及耕地。看到一个个沿着站点,而建起来的事迹。

他最终摇摇头,固执地道:“终有一日,贫僧定会去天竺的,那里乃是佛家的源头,定是平安喜乐之地!贫僧现在所见的,不过是虚妄而已,这是业障……阿弥陀佛……”

显然,这位玄奘大师是个有大意志的人,正因为有这样的执念,所以他才可披荆斩棘,踏上一次次的西行之路。

只是他现在依旧还固执地认为,在某一处,这教法的源头之处,一定有一个如天堂一般的地方存在着!

他觉得他一定得要去看看,从那里,必定能得到一个拯救世人的钥匙。

哪怕此时,他心里稍稍有了一些动摇,可他的志向,依旧没有变。

坐在对面,假寐的陈正雷突然猛地张眸,口里道:“天竺?天竺我熟。”

玄奘一脸诧异,连忙看着陈正雷道:“你熟?施主去过?”

“还没有去过。”陈正雷如实地道:“不过我学过天竺话,我看过不少传来的天竺山川地理的图志,迟早有一日,陈家会去天竺,会将铁路修去那里。”

说罢,面容冷酷的陈正雷便默不作声了。

玄奘:“……”

他发现,这些陈家人……就犹如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们过于世俗,已经世俗到了让人觉得冷酷的地步。

于是玄奘从眼中浮出坚定之色,道:“贫僧也会去的,一定会去!”

蒸汽火车继续一路疾行,虽是火车里总是让人腰酸背痛,可比沿途快马骑行,却依然还是快捷和舒适了不少。

在经过了朔方的车站,而在几日之后,终于抵达了二皮沟站。

这一日……

恰好就是陈正泰入宫的日子。

下车后,陈正雷没有犹豫,让玄奘和陈爱香先暂歇下,自己却是风尘仆仆,寻了快马,火速地赶往陈家,前去陈家禀告了。

可到了陈家,方才知道,陈正泰已入宫去了。

陈正雷其实已是体力疲惫到了极点,不过似他这样的人,是不在乎多跑一趟的,既然寻不到陈正泰,他想了想,还是去寻了三叔公。

三叔公对于陈家的子弟,可谓是耳熟能详。

一听陈正雷,便立即晓得这是哪一房的子弟了!

他倒是很喜欢这些子弟们来拜访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总是盼着族中的子弟们多来看看自己,可见到陈正雷的时候,三叔公却发现眼前这个陈正雷,与自己印象中那个腼腆害羞的小子完全不一样。

“正雷啊,好好好,你来,你这些日子可是在河西?现在……”

“叔公。”陈正雷干脆利落地道:“侄孙奉命去了一趟大食。”

“大食……”三叔公吓了一跳,这件事,他是不知情的。

陈正雷随即道:“奉了殿下的命,将玄奘和尚带回长安,现在玄奘和尚正安置在车站附近,叔公……”

三叔公:“……”

玄奘和尚。

这名字……可是熟悉的再熟悉不过了。

三叔公一下子跳了起来,眼睛一下子的变得通红,大声道:“玄奘,你说的是玄奘?”

“是,正是玄奘……”

“我的天,为何不早说!你还愣在这里干什么,快……快去报信,赶紧去宫里给正泰报信,无论如何,也要将消息送去。”

陈正雷没想到叔公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

而其实此时的玄奘,根本没有心思待在客栈里。

他是方外之人,好不容易回了长安,他的心,早已飘去了大慈悲寺了。

那大慈悲寺,本就是玄奘的修行之所,于是吃过了一些餐食,玄奘便背了包袱,告别了陈爱香,随即步行进入了长安城。

这长安城里……和玄奘所想的完全不同。

人们见他是僧人,居然纷纷朝他点头,与在河西的待遇,可谓差之千里。

不只如此,他看到沿街,无数的铺面前,许多人都挂了佛家的祈福牌。

玄奘见状,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了。

心里的业障,在此时渐渐的消散。

在玄奘的心里……河西不过是异类而已。

越来越接近大慈悲寺,他看到了许多的香客,这些香客争相恐后而来,人们哪怕不能进入寺庙,只是在远处,听一听大慈悲寺里的钟声,听一听僧人们的吟唱,似也是甘之如饴的。

玄奘和尚心里更是宽慰。

他随即到了山门前,门前有小沙弥拦住了他的去路:“你是哪一个寺的,为何入寺?”

显然,是因为寺中的僧众和香客太多了,而玄奘和尚……显得很落魄,而且……因为长途跋涉,便连头发也生出了不少,虽是僧人打扮,却更像一个野和尚。

玄奘和尚面带喜乐之色,平静地道:“贫僧玄奘,在大慈悲寺修行有七年之久,只是前些年远涉域外,今日方回,特来见诸位师兄弟。”

沙弥们一听,竟是一头雾水。

旁边听到他们对话的人道:“玄奘?你是玄奘?”

玄奘和尚一脸平静:“正是。”

有沙弥冷笑道:“胡说,玄奘上师怎么会回来呢!他已圆寂于大食啦!你莫想凭此蒙混进寺。”

玄奘和尚却不气恼,依旧含笑道:“是与不是,你将窥基、圆测、普光几人叫出来相见,便知道了!他们都是我的弟子,也在寺中修行。”

这沙弥的脸色骤然变了。

这几个僧人,现如今在大慈悲寺,都已渐渐的崭露头角,而且寺中的人大抵都知道,窥基、圆测、普光几位和尚,确实都曾师从玄奘。

其中一个面带疑虑,最后道:“我去请窥基上师来。”

说罢,一溜烟地入寺去了。